西梅的生理性落果通常分为三次主要阶段,每个阶段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有所不同。以下为详细解析:
一、第一次生理落果(花后落果,约谢花后2~4周)
原因:
授粉受精不良
西梅自花结实率低,若授粉树配置不足、花期遇阴雨低温或传粉昆虫少,会导致受精不完全。
树体养分不足
开花消耗大量养分,若树体贮藏营养不足(尤其是上一年秋季未积累足够养分),幼果发育受阻。
激素失衡
受精不良的果实无法产生足够生长素,导致脱落。
预防措施:
配置授粉树:按1:3~1:4比例搭配花期相近的授粉品种(如法兰西李、斯坦雷等)。
人工辅助授粉:花期放蜂(每亩1箱蜜蜂)或人工点授。
补硼补肥:花前喷施0.2%硼砂+0.3%磷酸二氢钾,提高花粉活性。
花期防寒:遇低温时喷施防冻剂或熏烟防霜冻。
二、第二次生理落果(幼果期落果,约花后4~6周)
原因:
营养竞争激烈
幼果膨大与新梢生长同时进行,若新梢旺长(尤其徒长枝),争夺大量养分。
矿质元素缺乏
缺钙、钾、磷等元素影响果实细胞分裂和膨大。
内源激素变化
幼果发育期生长素、赤霉素水平不足,导致离层形成。
预防措施:
控梢保果:
夏季修剪疏除徒长枝,对旺梢摘心、扭梢,减少营养消耗。
喷施多效唑(PP333)或烯效唑控制新梢生长。
追施稳果肥:谢花后施高钾复合肥+钙肥(如硝酸钙),叶面喷施0.3%尿素+0.2%硫酸锌。
调节激素平衡:喷施20~30 mg/L赤霉酸(GA3)或保果剂(如芸苔素内酯)。
三、第三次生理落果(硬核期至成熟前落果)
原因:
环境胁迫
高温干旱或土壤积水导致根系吸收障碍,果实缺水或营养中断。
养分分配不均
果实膨大后期若树体负载过大,弱果因营养不足被淘汰。
生理成熟信号
接近成熟时,部分果实因乙烯等激素变化提前脱落。
预防措施:
合理灌溉:保持土壤湿度60%~70%,高温期早晚滴灌,雨季及时排水。
疏果定果:硬核期疏除畸形果、病虫果,每枝留果间距8~10 cm,减少负载。
增强抗逆性:喷施0.01%芸苔素内酯+氨基酸叶面肥,缓解环境胁迫。
防裂防落:成熟前20天喷施0.5%氯化钙,减少裂果和落果。
四、综合管理建议
加强树势:
秋季施足基肥(有机肥3~5吨/亩+过磷酸钙50 kg),提高树体贮藏营养。
花果期管理:
花期避免喷药伤害传粉昆虫,疏花疏果分阶段进行。
病虫害防控:
防治食心虫、蚜虫、褐腐病等,减少病虫导致的非生理落果。
通过分阶段针对性管理,可有效减少西梅生理落果,将坐果率提升至30%~50%,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。实际管理中需结合当地气候、品种特性灵活调整措施。
- 上一篇: 法兰西西梅花期的浇水施肥指南
- 下一篇: 种植法兰西西梅的注意事项
发布评论